新浪新闻

最可爱的人(一):陈逸航的公益光影

最可爱的人(一):陈逸航的公益光影
2011年06月24日 16:36 新浪网

  光影记忆:我最难忘的五张照片

  图/文  陈逸航

  前记:

  2008年我开始参加21世纪公益行动,一直作为随行摄影师,跟了多个项目,所拍的照片多得我已数不清。编辑让我挑选5张最难忘照片,但这个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我来说无异于泛海拾贝。理清头绪,我从硬盘挑出了5张图片,也算给自己梳理下回忆。

图一 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2008.9.19(星期五) 18:10图一 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2008.9.19(星期五) 18:10

  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志愿者胡嘉将一束山野花放在胸前,脸上露出微笑。这些鲜花是几位女生放学后从学校附近的山坡上采摘的。她们来到宾馆,敲门把花送给了她,表达了对于这位女老师的喜欢和尊敬。

  “曾在芝麻街教过儿童英语又做过公关总监的她,一颦一笑,都能带给孩子们莫大的鼓励。她的课,宛若有个无形的气场笼罩在教室墙面。门外边,嬉笑依然,门里面,嘉嘉老师变魔术般,随便拎出一个英语单词,或者身边的一个故事,就已带着大家坐上云霄飞车,阅遍人生中的各种性情道理。所到之处,花木盛开,孩童雀跃。”同行的另一位志愿者裘荟荟这样评价胡嘉。胡说,这一次的乡村支教活动让她又重新觉得,人世还是留给单纯和爱很多空间的。

 

图二 四川·什邡市·洛水镇·洛水中学·2009.4.27(星期一) 11:54图二 四川·什邡市·洛水镇·洛水中学·2009.4.27(星期一) 11:54

  洛水中学初一(1)班的魏云露(中)在同学们陪同下,前往食堂用午餐。一年前,她们所在的洛水小学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创,二幢教学楼坍塌,78名学生遇难。当时在教学楼三楼上课的魏云露在第一时间跑出课室,但后来又跑回去(据同学回忆,她本人不记得这一幕),最后左侧小腿被压,人吊在悬梁上。她看了一下,左脚小腿已经没有肉了,但她觉得没关系,能够活下来就好。她班里有16位同学在地震中遇难。

  在洛水中学的临时校舍里,我开始拍摄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可爱的、笑脸常开的女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脚。她坐在那里,一切都那么美好。在发现这一事实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她的敬意。

 

图三 四川·成都·华兴正街·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2009.9.21(星期一) 20:09图三 四川·成都·华兴正街·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2009.9.21(星期一) 20:09

  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内,71岁的川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晓艇(1938年-)正在表演一段经典戏曲。其优美身段,矫健步伐,拿捏自如的、音域宽阔嗓音,一下子就把在场的人吸引住了。在这个浮躁和过于商业化的年代,晓艇对于川剧的未来忧心忡忡。

 

图四 云南·曲靖·宣威市·宝山镇·被古村·2010.11.3(星期三) 7:30图四 云南·曲靖·宣威市·宝山镇·被古村·2010.11.3(星期三) 7:30

  57岁的滕仕达走在他熟悉的乡村山间小路上,即使天上下着小雨,泥地湿滑,穿着皮鞋的他仍然快步如飞。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他都要步行40分钟,前往村里的小学上课。“这条路已经走了40年了,路的大小几乎没有改变。”他说。35年前,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的他开始当上乡村老师。两年前,他原本可以申请退休,但学校里缺老师,他又坚持了下来。“村里的大部人没有存款,有头牛、有农具的算是中等人家,有一辆山地车(小型面包车)就算是富有人家了。”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有2%的村民最终会成为大学生。

 

图五 江西·九江·都昌县·印山·2011.5.11(四月初九,星期三) 17:19图五 江西·九江·都昌县·印山·2011.5.11(四月初九,星期三) 17:19

  水位创60年来新低的的都昌县水文站宛若陆上孤岛。今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水位仅9.33m(其中5月10日水位为预测数值),比正常年份(多年平均情况)同期平均水位偏低4.33m,创60年来(1952-2011年)有水文记录历史的新低,比历史上同期最枯的1963年还低1.69m。

  在过去的40天中,都昌水文站水位属于极度枯水等级(8.80m以下)的2天(5月1日至2日),属于严重枯水等级(8.81 m-9.80m)的36天,只有4月1日和3日两天为较严重枯水等级(9.81m-10.80m)。

  鄱阳湖水文局水沙室主任闵骞在其博客上的署名文章中说,由于鄱阳湖水位一直严重偏低,湖区20多万亩水田缺水,早稻插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赣江北支持续断流,十几座排灌站抽不到水,造成成新农场、朱港农场、恒湖垦殖场和联圩乡近10万亩水田无法及时栽插早稻,3万余人、5千多头大牲畜因鄱阳湖严重枯水而发生饮水困难。

  专访

  陈逸航:镜头里是我身边的历史

  图/文 谭立立

陈逸航在拍照陈逸航在拍照
陈逸航陈逸航

  如今,陈逸航已经成为了21世纪公益行动的“御用摄影师”。

  从红粉笔开始,到点藏中国,星星点灯,再到志蓝行动,他一直奔走在公益活动的现场,用镜头记录和诠释着公益活动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场景和画面。他拍摄的照片不计其数,多到“自己也没有统计过”,一幅幅图片,串起了每个公益活动最难忘的故事,或温馨,或感动,或深刻,或活泼,每一幅图片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幅图片凝固了公益活动的大爱精神。

  在公益活动现场,他除了完成工作任务外,还经常抓住其他时间拍摄当地的风土人情,新闻百态,镜头里是着万花筒般的多姿多彩。当每个志愿者、工作人员问他拷照片,他从来不计较“版权问题”,无偿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每个人。

  很多人从他的照片里读出了一种人文精神,这是一种洞察与敏锐,一份热爱与执着。

  陈逸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218293102

  与公益有约

  谭:当初是如何加入21世纪公益行动的?

  陈:我来到报社不久,红粉笔项目有需要找到我们部门,让领导推荐摄影师去拍摄,我就这样加入了21世纪公益行动中。

  因为我很喜欢,也很关注教育这类的话题,而且一直对于红粉笔有所了解,正好又有工作机会可以去支教,我就顺利成章地加入到21世纪的公益活动中。

  谭: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是哪站?

  陈:是红粉笔,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中心小学。

  谭:总共参加了哪几次活动?

  陈:记不清了,从08年开始,我参加了红粉笔、点藏中国、星星点灯、志蓝行动气候变化观察团等多个活动。

  谭: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活动?

  陈:当然是第一站红粉笔啦,一帮很合得来的人

  不过,每次去不同的地方都给我不同的感受。例如2010年的红粉笔山西站,当时天气突变下起了雪,我第一次看到雪,当时还又有沙尘暴,给我带来了许多很震撼的东西。

  谭:去这些不同类型的公益活动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陈:应该说有区别也有联系吧。去乡村支教我也会关注环境,关注一些当地的新闻,例如,乡村的不安全食品。除了平时的工作拍摄,我还抽空去拍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谭:还有参加其他活动吗?

  陈:也有去民工子弟学校,做一些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

  谭:现在社会公益活动很多,你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有什么感受?

  陈:这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些社会病,关注这些东西有助于人类和自然方面协调发展。香港的饶宗颐说过,天人互益。我想,最终能够实现人和生态活动的和谐发展,这是公益活动的一个根本宗旨。

  现在,城乡的差距巨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文化、生态产生了很大的破坏,实际上包括改革进程,制度、层次方面的思考,这是这些公益活动存在的目的。

  谭:参加这么多公益活动,有什么样的收获?

  陈:最大的收获是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许多东西,能引发自身的更多思考。

  谭:以后还会继续参加这些公益活动吗?

  陈:我还想想经常出去看看,报酬还是其次的,希望能把身边的历史记录下来。

  摄影取决于人的思想

  谭: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摄影的?

  陈:03年的时候,数码相机开始流行,我买了个小数码相机,尼康的Coolpix 2500,随身带着去玩,拍拍觉得有意思的。我记得当时还尼康公司写邮件,问他们数码相机何时上市,结果还收到了回复。

  谭:最早的时候拍什么?

  陈:其实就是工作的时候拍拍一些工地、公司的会议。

  谭:后来如何从转到专业摄影的?

  陈:玩数码会上瘾的,当然总想着鸟枪换炮。04年我买了第一台单反D70,后来就不断升级装备了。

  谭:怎么看待摄影器材和摄影的关系?

  陈:好的器材永远都是对的,能够让人心到手到。好的器材有更好的表现力和反应速度。

  谭: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摄影职业?

  陈:本来我想做文字记者,但我也在一些财经杂志做过特约摄影记者,后来21世纪这边刚好有摄影记者空缺,就加入进来了。

  谭:你觉得要进行好的拍摄,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很多事情都是取决于人的思想,除了技术之外,还要有其他方面的积累,摄影也是同样的道理,技术能够掌握之后,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力。

  “影像与人们心灵相通”

  谭:你的拍摄兴趣主要集中在哪里?

  陈:其实我对每个公益活动都很有兴趣,现在我更关注环境方面的,当然教育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一类话题。总的来说,我比较偏重于人文科学,更偏重于综合的东西。

  谭:摄影与公益活动的关联点在哪里?

  陈:影像是具有纪实的功能,更有说服力。在公益活动中拍摄影像,主要在于艺术性,艺术跟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影像比较直白,更容易打动人,它也比较感性,一图胜千言。

  谭:公益活动摄影最大的挑战性在哪里?

  陈:主要还是意志力方面,到现场拍摄很重要。总体上看,没有特别大的挑战性,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拍到想要的东西。

  谭:将来对自己的摄影有什么规划?怎么展示这些照片?

  陈:我想用相机记录身边的历史,大历史有个人记录,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记录我身边的、个人的历史。

  至于展示照片,我想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主要还是发布博客,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把影像,文字结合得更好。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