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向泥泞的乡村里多走几步

向泥泞的乡村里多走几步
2008年11月05日 19:56 新浪公益

  我决定到何金泉同学家里去看一看,他家住得离我们学校所在地不远——黄土镇盐井村3组。“就在公路旁边,”他原来的班主任张老师告诉我。

  下午第二节课结束是4:10分,我骑上心爱的电瓶车沿着大件路出发了,时速基本保持在40码左右,20多分钟就到了黄土地界,询问路边的村民盐井3组的位置,他们用手一指:就在前面不远,再走一截。大约3分钟,我拐了个弯进入一乡村公路,找了位大姐打听,原来这里就是盐井村3组,何金泉家的就在公路的对面。这位大姐看我手里拿的家访名单,就问我是哪里来的,是不是要资助何金泉。看来何金泉家的状况在这里是人人皆知。于是我告诉大姐我是“蓝天下”的志愿者,也是安县中学的老师,今天来这里调查何金泉同学的家庭状况。大姐很热心的给我引了一段路,同时还提到她家的女儿也在我们学校读书,现在高三年级。

  何金泉的家位于盐井村小学旁。其实他真正意义上的家已经没了,热心的大姐所指的房子是他大伯和二伯的。我到的时候,他们正在整修被地震破坏的房屋。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的小楼,上边的楼层已完全毁坏,正在翻修,底楼也有较大的损坏,我看四面八方都在加固,撑着支架,大概是主人没有经济实力推到重建的原因吧。

  接待我的是何金泉的二伯,名叫何泽兴,矮矮的个头,一付庄稼人的老实模样,很像我的大哥。当我问起何金泉的家,他用手指着公路旁的一顶简易防震棚,上面落满了尘土,说道:“那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我问:“他原来住的地方呢?”他二伯把我领到他们正在整修的房屋背后,指着一堆已垮塌的小青瓦房说:“他的老家在那边的老院子里,原先的房子比较成旧,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他就搬出来和他爷爷住在一起。可这房子在地震中也垮掉了。” 原来这里倒下的还不是他的老家,是他爷爷的住所。“那么他的老房子呢?可不可以带我去看一看?”我问道。于是他二伯骑上自行车,穿过一段泥泞的机耕道,把我带到何金泉的老房子那边,距离这新房子有大概两里的路程。

  老房子是何金泉的父亲留给他的遗产,由土砖建造的,也在地震中垮塌,现已夷为平地,只有几根没有搬走的断椽子在那儿,日晒雨淋后已开始腐朽,眼看就要成为野草的肥料。站在废墟上,闻到了雨后乡村的泥土中所散发出的、让人熟悉而又亲切的腐草气息,我请老何向我详细的摆谈了何金泉的遭遇,路过的乡邻也走过来不时加以补充。

  在何金泉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了癌症,医了好几万,还是死了。当时两位伯伯还有点钱,替何金泉的父亲付了一些医药费,所以他去世时家里并没有欠债。后来何金泉的母亲改了嫁,也就是从那以后,他母亲基本上没回来过,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何金泉的费用花销全由他爷爷和叔伯支付。实际上他生母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听说最近两口子又分开在过日子了。如今,爷爷已经76岁,奶奶也有68岁,今天天气晴了,两位老人又上山去干活栽菜籽去了。两位伯伯各有两个儿女,他们这几年外出打工,到新疆去种菜挣钱。今年的地震让他们损失巨大,房屋基本被毁,又不敢推倒重建,只好加加固凑合住下去。平时里何金泉的书学费大多是跟亲戚朋友借,待以后长大能挣钱时再归还;生活费都是临时拼凑,有多少算多少,将就过活下去。目前何金泉是单家独户,有三分八厘地(0.38亩),由爷爷奶奶照看,但这地里又能出产多少呢!

  听了何金泉二伯的讲述,我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从小失去了爹,娘又不管,全靠爷爷奶奶照顾、亲戚朋友援助过日子,虽然历经坎坷,但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好,真是难得啊!

  我取出相机,把他家的惨状记录下来,让大家看看这个可怜的孩子和他那一颗自尊的心!何金泉很少向别人提及自己的家庭,如果不是他高一时的班主任有心的话,我们很难知道这位沉默寡言的孩子曾经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他很感激帮助过他的张春燕老师:高一时,张老师得知他的遭遇,曾为他免费提供午饭。现在学校搬出来在板房上课,学校规定住校学生不能在老师家搭伙,只能在校集体用餐,所以他只能艰难的过活。

  前来家访的路上,我曾遇见一路前呼后拥、扛着摄像机、有警车维持秩序的队伍,他们好像在看样板房,检查灾后重建家园的进展状况,我们也能看见公路两旁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新房,但愿大家还能再向泥泞的乡村里多走几步,说不定就会发现象何金泉这样的家庭!

  返回的路上,我感觉到秋天的风有些冷。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