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主题会议四: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演讲

主题会议四: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演讲
2008年11月02日 12:57 新浪公益

  主持人陈健民:有时候乡情也会影响到人类做一些慈善的事情。

  康晓光:我觉得我们这个主题是非常好的,谈到文化的问题,文化我们一般把它理解为是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还有人们的行为方式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怎么样去做这个事情,是这么一套规定或者是这么一套规范吧!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文化往往对人们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影响非常深远,当我们今天谈到中国的慈善事业当前发展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很多人会批评是因为中国没有公益文化的传统,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觉得中国的传统中,这方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谈到公益,支撑公益的是两个核心的理念,一个是利他主义的精神。还有一个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两点非常重要。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我认为有的,举个例子,我们10年前对希望工程的捐助者做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针对回收的问卷,我们对他捐赠的动机做了因素分析,最后归结为四大类,最主要的得到最高认同的动机是捐赠者认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第二类是他认为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第三类是他认为教育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受不到教育的话,一生会很悲惨。第四类他会讲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会赢得别人对我的尊重,我会更好的教育我的孩子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捐赠人他考虑的更多的不是一些权利的意识,而是自己对于国家的责任,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教育的重视等等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中国士大夫或者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仍然在今天支配着中国人的慈善行为,我们再从纯粹的文化和理论的层面上来讲的话,中国这方面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厚的。墨家讲兼爱,佛教讲慈善,刚才于丹老师也把儒家的一些理念讲了,虽然她讲得不多,但是实际上是儒家仁爱精神非常核心的精髓。对儒家的观点有一种影响非常大的说法,这是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中国人和人不是平等的,是有亲疏远近的,一家人应该最亲密最相互关系,朋友们要比陌生人之间有更多的相互的责任和扶持,费先生认为这是私人的道德,自私的道德,我认为他的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儒家确实承认人和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和责任的承担不是平等的,但是它不是局限于父亲只关心子女,子女只关心自己的父母,或者同党们相互利用和勾结,不是这样。刚才于丹老师也提到,他讲仁者爱人,但是不仅仅爱你自己,也要爱你的父母和朋友,更重要的是推己及人,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你就可以爱自己的父母也爱别人的父母,爱自己的儿女也爱别人的儿女,最后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样大同的世界。中国传统的文化完全可以支持利他主义的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今天之所以慈善事业发展不好,更多的不是因为我们传统当中没有这种文化,而是今天的中国人丢掉了这样的文化。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